如果要问最近最倒霉的App,无疑是那个山川异域,风月同“钉”了。
被国内小学生欺负到差点下架后,本以为这场“一星风波”就此过去了。
但谁曾想到为了拯救疫情无法上课的日本学生们C位出道,结果还是惨遭了“暴打”。
连升级后蓝得越发油腻的支付宝也要借机“欺负”小钉钉。
蓝而,钉钉只是不幸做了大家的“出气筒”。
在这一系列“暴打”操作的背后,所体现出的是学生们对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困惑和反抗。
从学生们日常教材的用心程度就可以反映出,教育制度和学生诉求的的脱节。
只求实用而忽视美感,还想让祖国的花朵儿真心爱上学习?
那些年被我们“吐槽”过的教科书,过了几十年到了我们下一代的手里,依然没办法脱去“缺乏美感”的外衣。
“什么样的课本,可以让学生们爱不释手呢?”
教科书再造计划!
三个22岁的大男孩为我们写下了答案。
他们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怀抱理想,创立了「美感细胞」协会。
决定从一个令人生厌,学生们却不得不每天面对的教科书开始,掀起一场美感教育的革命!
“给我们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
一本小小的教科书,亦可成为未来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国家,人人都有创造与审美的能力,也有欣赏美好事物的眼光。
原来,课本可以依照课文的主题来进行主视觉的设计 ,插图也可以变得更丰富多彩,可以是素描、水墨或是七彩图样……
每翻到新的一课,都会对课本内容有全新的感受和期待。
比阅读更重要的事情?比阅读更重要的事情是: 体能与艺术 。
体能保证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强健的身体应对今后的生活,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
一旦个体具备一定的品味,会激发出原始的求知欲,就像绘本中优美的插画与文字都是美的一部分。
“一旦孩子们激发出对美的向往,爱上阅读是水到渠成的事。”
「美感计划」联合了各界教师、本土艺术家、艺术机构,在中国台湾省不同地区的初中及高中,分别开设不同的视觉艺术课程,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发现学习之外生活之中的美好。
美感教育课程选择的主题素材,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倾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设计。
课本是最公平的教育素材,在学生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陪伴我们走过数十年光阴。
但实际上,我们只要花建一个美术馆百分之一的经费,就可以创造出百倍甚至是千倍的教育成果。
例如,以积木为设计理念创造出的数学书, 让学数学犹如玩游戏一般 。
内页中穿插着各种教学用具,这些用具可以直接撕下变成教材,以强烈的视觉和不同的道具来加深学生印象。
不过最近,「美感细胞」遇到了成军以来最困难的任务: 家校联络簿改造计划!
他们会怎么做呢?
不同于教科书的设计,家校联络簿的设计核心在于「沟通」。
此次设计的核心主题围绕着:“ 13~15岁的学生会在意什么?喜欢什么呢?”。
在维持通用性的基础上,需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视角和心境去考虑联络簿的风格设定。
在经过不断的会议讨论、问卷收集、资讯梳理、来回修正后定下了以下三个主题:7年级「直觉思考」、8年级「多元思考」、9年级「思考内敛」。
透过整理事情的方式和归纳资讯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对于7年级的学生,面对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
是一个需要了解自己、与自己对话的阶段,并将想法付诸于语言和行动中。
8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需要更多去聆听他人的声音。
开启多元的视角进行思考,构建层次更丰富的学习生活面貌。
9年级学生的思考会偏向内敛,将平时接收到的内容沉淀下来,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自己独有的社会价值观,往下一个阶段迈进!
为了能协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清看待事物的原则,「美感细胞」还在这本联络簿中规划了「思想实验室」。
通过创造虚构的故事情境,了解各种法律道德知识。
学生们通过阅读,一步步去选择、想像、推理,陷入思考,刺激大脑去理清那些看待事物的原则,让品德思辩跃然于日常的思考与实践之中。
“新版的联络簿更像一本有趣的故事杂志!”
无论是抽像的封面视觉插画,还是引人思考的故事,都是为了推动和培养孩子们去体会世间万物的美感,以及善于观察和自主思考的品格。
从表面看这本联络簿是给学生使用的,但其实老师和家长也都很热衷于去阅读。
新版的联络簿一经推出后就广受好评。
“只要愿意去做改变,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由于从小对美感认知的缺乏,我们忽视了对生活的观察,从而出现了许多美盲,为中国教育的「审美倒退」提供了机会。
很多人可能还会有这样的误解:美感是玩艺术的才要接触的。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每个人天生就有对于美的认知,不是看得懂名画、会做一些设计,就算拥有了美感。
来源:
作者公众号:helloPD (ID:plane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