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回顾一下,亮度合并是怎么形成的。其实我们在之前的所谓合并亮度,严格说来只是提升亮度的操作,并无合并一说。
打个比方,在一幅图像中,1万像素的亮度是100,1万像素是180,还有1万像素是230。那么
1:统一增加25,得到的理论结果是125,205,255。
2:统一增加50,得到的理论结果是150,230,280。
3:统一增加100,得到的理论结果是200,280,330。
在第一种情况下,有1万像素达到了255的最高亮度。在第二种情况下,尽管有些像素的理论数值已经超出255,但由于255是最高限,因此位于255亮度的还是1万像素。那么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有2万像素位于255亮度。尽管它们的理论数值并不相等,但由于最高限的因素,它们都属于255这一级别。
当以上的第三种情况发生时,就产生了亮度的合并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如下左图,在其中将鼠标放置在直方图最高峰处,看到的像素数量是2062。然后200至255合并为255,再看最右端255色阶的像素数量,是13435。这就是合并后导致了最亮处像素总量的增加,因为有许多像素被限制而聚集在255处。
改变后的直方图中255色阶处的“山峰”,理论上应该非常高才对。大家可以大致推算一下:改变前2062的数量就已经位于直方图最高处了,13435就该是6倍多的高度。如果要完全显示出来,要么6倍扩大直方图调板,要么按比例6倍缩小整个色阶分布图。扩大调板自然是不可行的,如果缩小色阶分布图那么原先就不是很明显的细节就更看不清楚了。考虑到实用性,Photoshop采取了一刀切的解决方法。所以不能单凭直方图高矮来估算像素的数量,而应该参照统计数据。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前面提到过一个问题,200至255亮度合并后是否只能是255呢?不是的,合并以后的亮度可以再作调整。如下左图,将高光点移动到输入200输出150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将255至200的亮度合并后降到150。图像调整效果如下中图。此时将鼠标移入直方图调板测量,会发现在150色阶之后就没有任何像素了。如下右图。
那么同理,也可以将暗调区域合并后再总体提升亮度。如下3图。这样一来,全图的像素亮度就被限制在80至150之间了。可以在直方图调板中选择80至150的范围,会看到像素数量已经相等,证明已经代表了全部像素。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中代表高光和暗调的两个端点才可以进行上述的调整,自行增加的控制点永远只能是中间调,无法代替端点。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知道,无论高光点单纯左平移,还是同时往左和往下,都是合并亮度。只不过前者合并到255,后者合并到其他数值。那么来看看下图的情况,单纯把高光点往下移动,这是否也是合并亮度呢?大家可以结合前面有关合并亮度的解释,自己思考一下,再往下看。
其实判断亮度是否被合并,可以从直方图中一眼看出。如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原图、200至255合并到255、0至65合并到0,三种曲线调整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合并暗调或高光部分时,直方图两端都会有明显的切边和像素聚集现象。
如下图是将高光点向下平移前后的比较。直方图中0和255处都没有出现像素的聚集现象。那么到底是否涉及亮度色阶的合并呢?
这个操作的实际效果就是整体降低了像素亮度。我们比较修改前后的直方图中所有色阶的分布,后者比前者的范围要窄。如果树木总量不变而种植面积缩小,单位面积内的树木数量肯定会增加。因此在像素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色阶范围变窄,在某一级亮度上就会增加像素。那么这也就是亮度色阶的合并。只不过这种合并没有在边缘被一刀切而已。像素还是按照原来的比例分布,不会造成在某级上大量聚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