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地之光------“光艺术?景观装置设计大赛”
“边缘空间”设计竞赛是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在京高校建筑、环艺专业大学生设计竞赛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竞赛以“边缘”为名,强调学科的前沿性、肯定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第三届“边缘空间”设计竞赛定于2006年上半年举行。与前两届不同的是,此次竞赛将参加对象扩展到全国的建筑及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这是一次想象力、创造力的盛宴。
届时,著名建筑师、艺术家、评论家将出任评委工作,并由专业学术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主题阐释:
没有光就不能形成视觉。月有圆缺,变化的是“光”,而非月球本身。从科学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光,而非物体自身;从哲学的角度,光是我们视觉所能感知的唯一现象,而现象即本质。任何视觉艺术,无论建筑、室内和景观,更不用说雕塑等公共艺术,说到底都是光的艺术。
建筑大师路易?康说:“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造型与空间是“光”的载体,是设计和创作的结果而非目的。让我们回归本源――我们的眼睛――视觉,以“光”作为设计和创作的起点和目标,用“光”来生成造型和空间――光是形式的动力,光是形式存在的始作俑者。
参赛对象:全国建筑及艺术院校在校学生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建筑创作》杂志社
协办单位:
《照明设计》
媒体支持:
自由建筑报道、景观中国、中国建筑艺术网、美术同盟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成员:吕品晶 金磊 常志刚 刘金林 付毅 丁园 何崴 王颂 祁叶 黄良福
大赛联系人:祁叶64771054 黄良福64771094(中央美院建筑学院) 王颂88043508 (《建筑创作》)
展览场地:中央美术学院
参赛作品内容要求:
1) 参赛设计方案的设计立意和主题可由参赛人自由发挥,作品环境室内室外均可。可以是景观小品、雕塑、装置等,也可以是灯具和夜景照明,或是建筑、室内设计等作品。
2) 参赛作品必须兼顾白天和夜晚的视觉效果。
3) 设计说明(不超过1000汉字或700英文单词)应对其设计命题、构思、理念、技术手段、特色做出说明。
竞赛流程说明:
1) 提交参赛设计方案;
2) 参赛作品初选;
3) 邀请初选入围者进行实物或模型制作(灯具和光源由赞助单位提供),提交组委会。组委会根据制作成本及效果向作者提供600-1800元的制作费;
4) 作品展览、评奖及相关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参赛设计方案的评审:
(1)参赛设计方案评审机构
主办单位将设置专门的、独立的参赛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进行参赛设计方案的评审。评审委员会将由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照明设计专家等人员组成。
(2)参赛设计方案评比原则
评委会将依据竞赛说明中所列的“参赛设计方案的评比原则”秉承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递交的参赛设计方案进行独立的评判和表决,并推荐出获奖设计方案。
(3)参赛设计方案评选结果的公布
参赛设计方案评选结果将于2005年9月9日前公布。
作品要求:
⑴ 作品的图幅统一为A1(841mm×594mm)大小,竖向构图,每份作品数量最多为2张。将每张图纸统一裱于同样为A1大小的轻质板(建议为日常所见的约4~7mm厚的塑料KT板)上,勿留边,不用另加框。
⑵ 作品须附光盘。光盘外表面标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学校院系名。文件名的文本(TXT格式)文件,其内容包括:作品名称,学校及院系全名,设计的简要说明最后成图文件以TIF格式提交。
⑶ 表现方法不限。要求在作品图纸每一张正面的右下角加贴一张白色厚纸标签(确保其牢固附着),在其正面(宽×高=120mm×50mm)以印刷体注明或打印。如下内容: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学校及院系全名然后以图纸的下边线为轴向后折至图纸背面,并用不透明纸对其覆盖密封。
⑷ 作品要兼顾白天与夜晚的展示效果
⑸ 前两届边缘空间竞赛作品请查阅2002年、2003年《建筑创作》
时间安排及作品提交程序:
发布时间:2006年2月5日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06年6月1日
入围公布时间:2006年6月15日
作品制作时间:2006年7月1日
作品展览时间:2006年7月~8月
颁奖时间:2006年7月15日
学术研讨会时间:2006年7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报告厅)
奖项和奖金的设置与支付:一等奖:1名 奖金10000元
二等奖:2名 奖金5000元
三等奖:3名 奖金3000元
沙龙奖:14名 奖金1000元
评委主席奖:1名6000元
对于境内参赛人的奖金以人民币支付;对于境外参赛人(含香港、澳门、台湾参赛人)的奖金以美元支付。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以评审结果公布之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的中间价为准。